#行业资讯 ·2025-04-21
南阳瓷砖胶泥施工后的保养是一项需要贯穿材料固化全周期的精细工作,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调控环境条件、规避外力损伤及实施针对性维护措施,确保胶泥从初凝到完全硬化的每个阶段都能形成理想的粘结结构。瓷砖胶泥作为由水泥、级配砂、聚合物添加剂等组成的复合体系,其性能发挥与养护细节紧密关联,以下从关键时间节点、环境控制要点、日常维护策略及特殊场景应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施工后 24 小时内:初凝阶段的敏感防护
瓷砖胶泥摊铺并粘贴瓷砖后的前 24 小时,是水泥开始水化、聚合物乳液初步成膜的关键期,此时粘结层强度仅为最终强度的 10%-15%,对外界干扰极为敏感。施工完成后需立即在现场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禁止任何人进入施工区域,尤其要避免鞋底砂粒摩擦瓷砖表面或工具材料碰撞墙面。若施工时环境温度低于 5℃,需在作业面下方铺设电热毯,以 5-10℃的低温缓慢加热,防止胶泥因受冻产生孔隙结构破坏;若温度超过 35℃,则需在施工后 1 小时内用透气型遮阳布覆盖,同时在遮阳布外侧每隔 2 小时喷洒雾化水,将局部环境温度控制在 30℃以内,避免水分快速蒸发导致表面开裂。此阶段若发现瓷砖存在明显高低差或错缝,需在施工后 30 分钟内用橡胶锤轻轻调整,超过 1 小时则必须完整铲除重贴,严禁撬动局部瓷砖进行修补,以免破坏胶泥与基面的初始粘结。
施工后 1-7 天:强度增长期的系统养护
终凝后的第 1-7 天,胶泥进入强度快速增长阶段,水泥水化反应速率达到峰值,聚合物膜逐渐形成连续网络,此时养护的核心是提供稳定的温湿度条件以促进水化完全。在常温环境(15-25℃)下,施工 48 小时后可开始保湿养护:使用高压喷雾器沿瓷砖缝隙均匀喷洒清水,每日 2 次(上午 10 点和下午 4 点),每次喷水以瓷砖表面形成薄薄水膜但不流淌为宜,持续 5 天可使胶泥抗折强度提升约 25%。若环境湿度低于 40%,需在喷水后立即用透气型塑料薄膜覆盖,薄膜边缘用胶带固定,避免水分蒸发过快。对于高温干燥环境(>25℃),建议采用 “湿麻布覆盖 + 定时喷水” 的双重养护法:先在瓷砖表面铺设湿润的亚麻布,布与布之间重叠 5-10 厘米,然后每隔 3 小时用喷壶向麻布喷水,保持布料始终处于饱和状态,直至第 7 天结束。低温环境(5-15℃)下,养护周期需延长至 10 天,且喷水频率调整为每日 1 次,同时关闭门窗减少冷空气流通,必要时开启低功率暖风机维持室内温度在 10℃左右。此阶段严禁在瓷砖表面进行钻孔、切割等作业,避免因振动导致胶泥内部产生微裂纹。

咨询微信客服
19561570778
立即获取方案或咨询
top